發布時間:2019-02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寶寶出生后,全家人幾乎都圍著孩子轉,很少有人關心媽媽心情好不好,最多關心的可能是媽媽奶水足不足。
最近湖南湘潭一位年僅31歲的媽媽生完二胎后不久抱著一對兒女跳樓身亡的消息震驚了朋友圈,留下長達15頁的遺書令無數人唏噓惋惜。“產后抑郁”一詞也再次被各大健康微信公號列入頭條科普。但在了解什么是產后抑郁之外,有一個問題似乎被忽視了:誰來發現產后抑郁?
產后抑郁癥又叫產褥期抑郁癥,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抑郁、悲傷、哭泣、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癥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產后抑郁癥的發生,跟多種因素相關,其中生理學基礎是產后內分泌的變化。
用通俗的話來說,女性一生其實都在被雌激素控制。每個月的例假要經歷雌激素的起落,而懷孕期間雌激素和黃體酮會增長10倍,分娩后這一數值會迅速降低,這種激素大起大落,加上外界環境、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等多重誘發因素,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非常之高,有數據甚至稱達到30%。
但另一個數據卻顯示,抑郁癥的識別率不足20%。也就是說,很多媽媽可能患上產后抑郁卻不自知。在上文提及的那份遺書中,年輕媽媽列舉了婚姻的種種問題、婆媳之間的摩擦、生活中的不如意,在外人看來不過都是些瑣碎的小事,何至于要到帶著一雙兒女跳樓的地步?
心理學界認為,要區分產后沮喪和產后抑郁癥,產后沮喪期可能很多媽媽都會經歷,每天在乏味的喂奶、吃飯、睡覺中度過,感覺失去自我,或者害怕無法成為一個完美母親,覺得被家人冷落等等。但這種情緒如果得不到調節,就有可能發展成產后抑郁癥。容易被忽視的產后抑郁表現包括媽媽入睡困難、感覺疲勞、精力不足、惡心嘔吐等等,而這些往往被家人視為產后體虛的正常表現。
網上流傳著一份產后抑郁篩查表,通過打分來判斷是否有產后抑郁。但靠產婦自己來判斷顯然是不靠譜的。如跳樓自殺的那位年輕媽媽一樣,很多因為產后抑郁走極端的母親,其實已經處于無法正確認知的狀態。真正患上產后抑郁癥的媽媽,其實更應該尋求專業的幫助,而非讓她自我開解。
誰來發現產后抑郁媽媽?在傳統的中國家庭,寶寶出生后,全家人幾乎都圍著孩子轉,很少有人關心媽媽心情好不好,最多關心的可能是媽媽奶水足不足。寄望于讓家人去發現也并不現實。更為專業有效的途徑,應該是找兒保醫生看看。
我的一位朋友,前段時間移民去了加拿大生二胎。她告訴我,出院后Health service的護士每天都會打電話跟產婦聊天,最關心的是心情好不好,第一周還會上門來看寶寶,解答各種問題。寶寶隔兩個月見兒科醫生,醫生問完寶寶的情況后也是馬上要問媽媽的心情怎樣,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打電話給health service跟蹤的護士。
按照美國兒科學會的標準,每一位新手媽媽在做兒保的同時,要接受常規的產后抑郁篩查。國內已經有民營兒科診所在嘗試這些做法。但大型三甲醫院和社區醫院的兒保似乎還沒有將這項篩查納入其中。其實有一個健康的媽媽,才會有一個健康的寶寶。無論是家人還是社會,都應該認識到這個問題。在產后抑郁不斷釀造悲劇的今天,將產后抑郁篩查納入兒保常規內容,非常有必要。